关闭广告

海川慧富展望2024:A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 具有较大修复空间

私募荟8542人阅读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虽然过去不堪回首、无法挽回,但如果不能从中提炼总结、吸取教训,未来依然可能会在同一条沟里翻船。对于投资来说更是如此,回顾过去的一年,主观从磨刀霍霍到偃旗息鼓再到被疯狂捶打,CTA从已经连续半年没有大级别行情、到连续8个月没有趋势行情、再到连续10个月......

反观量化策略,一跃成为众人的心头好,想必每个人都经历了质疑量化、理解量化、成为量化的过程,毕竟打不过就加入;虽然经历多轮监管的政策,但结果是避开机构重仓、持仓分散、押注小票的策略,不得不说确实很香,收益吊打全场大多数人。

之所以没敢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肯定不是量化谦虚,而是债券策略在一旁笑而不语。靠着央妈赏饭吃,一手利率债+波段操作加杠杆、一手城投债满仓抢券,收益拉满、吃到满嘴抹油,旁边没赚到钱的策略羡慕都来不及。

展望2024,权益、商品、债市又将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哪些策略将会傲视群雄、收获更多超额?

一、市场表现回顾

1、A股表现回顾

2023 年以来,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A 股整体表现弱势。截至2023年末,主要宽基指数均录得负收益,万得全A下跌-5.19%,沪深300下跌-11.38%,中证500下跌-7.42%,中证1000下跌-6.28%。


A股表现回顾

2023 年 A 股走势可划分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2月中旬对后疫情时代经济修复预期较强,投资者信心持续回暖,A股延续上一年的涨势。

第二阶段,2月下旬-4月中旬在美联储加息、硅谷银行风险事件、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多重因素影响下,A股走势震荡。

第三阶段,4月下旬-7月中旬,由于经济增长预期回落,一季报业绩不及预期,A 股走势下跌。

第四阶段,7月中下旬受政策利好和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A股短期反弹。

第五阶段,8月-10月在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人民币汇率走低至7.3附近,外资大幅流出的影响因素下,A股持续下挫。

第六阶段,11月美联储暂停加息,十年美债利率见顶,全球的流动性状况改善, A 股企稳回升。

第七阶段,12月以来国内基本面没有好转,投资者信心不足,A股下跌部分指数刷新年内低点。

2、债券市场回顾

2023年债市先是围绕“强预期”与“弱现实”展开,宽货币持续发力,“资产荒”行情演绎,长端利率宽幅下行。受益于“一揽子化债”政策,城投迎来走出一波“史诗级”行情,高等级信用债利差快速压缩。



一季度:疫后经济增长动能强劲反弹,“强预期”推动利率整体上行、曲线走陡,2月下旬随着基本面预期转弱,海外银行金融机构风险事件频发,交易情绪明显回暖,利率债收益率横盘震荡。

二季度:经济数据环比转弱凸显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经济从强预期转到弱预期;叠加央行降准、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等宽松资金面的操作,推动债券收益率全面下行。

三季度:政策组合拳发力,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经济探底后企稳回升,市场对宽货币与宽信用预期互相博弈,债市低位宽幅震荡。

四季度:特殊再融资债放量以及国债增发,政策方面对债券走势不太利好,但在降准降息预期以及风险资产表现疲软,债券收益率震荡下探。

3、商品市场回顾

2023年商品市场在预期和现实中博弈,市场整体上半年走弱,而在下半年走强,板块间存在分化。

截至12月末,南华商品指数上涨6.21%,南华工业品指数上涨2.95%,南华农产品指数下跌-5.19%,南华金属指数上涨2.46%,南华贵金属指数上涨13.37%,南华能化指数上涨3.05%,南华有色指数下跌-8.40%,南华黑色指数上涨 9.15%。



一季度,国内对后疫情时代经济修复预期较强,美联储继续加息,整体大宗商品价格表现强势,工业品稳步上涨。

二季度,硅谷银行事件后,市场交易危机事件,贵金属大幅度上涨,国内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工业品开始大幅度回落,国内定价黑色在地产需求不及预期影响下跌幅较大。

三季度,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美国GDP超预期,市场重新交易国内的地产政策刺激预期和美国经济强势,商品市场开启上涨行情。

四季度,美国经济软着陆,油价转弱,大宗商品交易逻辑变为美联储转向,中国新增万亿国债提振国内定价商品。

二、各私募策略2023年表现

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2023年以来股票主观多头平均收益最低,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股市整体表现低迷,而量化股票多头持仓更为分散,得益于小市值股票超额明显,量化策略较主观策略收益更高。

对冲掉beta部分的下跌后,市场中性策略全年有不错的表现。

CTA策略平均收益和此前一年相当,回撤明显小于2022年。

2023年宏观环境复杂,股票市场低迷,这样的市场环境并不十分有利于宏观策略和组合基金这样的多资产策略的表现。债券、套利策略全年表现稳健,套利策略收益较往年有所下滑。



三、2024年市场展望

1、权益市场

2024年国内经济增速依然不会太高,这也是全球经济的现状所决定的,国内经济在政策扶持下仍延续复苏态势,A股盈利有望向上修复,不过弹性可能偏弱且过程表现较为曲折。

权重类个股和板块在经过2023 年的大幅调整,估值水平有较大回落,安全边际充足。2024 年经济和业绩的增速有望继续稳定回升,安全边际的提升以及未来预期的稳定及转暖,有利于增量资金的进入。市场增量资金来源:1)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长线资金入市;2)偏股型基金发行有望底部回暖;3)上市公司回购力度依然较大。

外部影响因素缓和:美联储加息进程接近尾声,一旦美联储在新的一年开始降息周期,海外流动性出现拐点,将有利于缓解国内货币政策及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外部压力,有利于A股流动性。

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经济大概率延续向好态势,企业业绩迎来边际改善,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具有较大修复空间。同时,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不断加大,市场情绪逐步回暖,为A股向上行情提供支撑。

2、债券市场

利率债:由于当前行业复苏的基础尚未稳固,居民消费信心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经济内生动能延续“弱修复”,稳增长政策将持续发力,财政政策大概率积极发力,为支持经济继续修复,以及缓和地方债务和居民部门债务压力,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概率不高,预计维持宽松,利率中枢下移,将对债市表现形成利好。

信用债:随着由中央(央行、监管、财政)、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三方共同参与的一揽子化债方案陆续出台落地,城投债信用风险大幅收敛,信用利差收窄,预计2024年城投债或将长期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高息城投资产荒将持续。

3、大宗商品

整体来看,2024年大宗商品预计会延续2023年供需错配上的这种短缺或者是过剩的行情,板块之间分化可能还是会延续,超级周期长期趋势的开启还需静待时机。

2024年海外通胀压力依旧有反复,发达经济体在高利率环境会有更多的金融市场波动,以及经济的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对商品市场造成一定的扰动。

需求依然面临诸多大考验,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尚需扶持培育,国外出口结构的变化也面临挑战。房地产恢复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从近几个月数据看,CPI、PPI均偏弱,反映内需不足问题尚待解决。

2024年大宗商品在海内外两重因素的制约下,预计板块之间分化可能还是会延续,难以形成趋势性的大级别行情。

(作者:海川慧富,引用来源:国君期货、华福证券研报,私募排排网等)

《私募荟》由网易财经、泽募家联合推出。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俗语说“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究竟是什么意思?

趣看热点 浏览 22140

纳指收创新高:特斯拉涨超6% 市值一夜大增近28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39278

上海女生冬天不穿羽绒服,爱穿“大衣+旗袍”,时髦精致,好贵气

潮人志Fashion 浏览 8731

35岁赵丽颖晒卖萌自拍 表情可爱似少女!

侦探娱乐 浏览 10809

难挽败局!小托马斯24中15空砍41分5篮板

直播吧 浏览 8680

“老司机”丰田,给新造车上一课

1号车盟 浏览 7943

许娣的臃肿,陈小艺的窒息,老戏骨演起戏来,真没主角什么事了

不八卦会死星人 浏览 8404

怒吼庆祝!库里37+3帽创历史第一神迹 末节16分66秒连中3记三分

厝边人侃体育 浏览 9125

卢拉将访华 随行商业代表团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240人

参考消息 浏览 95382

尤文官方:欧联1/4决赛打入关键一球,加蒂当选4月队内最佳球员

直播吧 浏览 14705

一个月来至少三起,台积电频频投资硅谷AI芯片创企

界面新闻 浏览 11838

轻薄春装大合集 几十套搭配方法值得借鉴

巧百搭 浏览 14847

航行警告!黄海海域军事演练实射武器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1405

一个被奥迪开除的设计师,竟然把比亚迪带飞了,这你受得了?

DriveView汽车后视镜 浏览 8253

美伊换囚成行,国际油价下挫

华尔街见闻官方 浏览 10609

大风沙尘齐袭北方,一觉醒来犹如来到了火星

趣看热点 浏览 705020

超模“辣妈”米兰达可儿罕见素颜亮相

时尚丽人风行 浏览 14814

西媒谈皇马号码分配:7、9、11号空缺,维尼修斯不排除换掉20号

直播吧 浏览 11999

芯片巨头又有大动作

中国基金报 浏览 6637

已伤缺一个多月!Shams:加兰计划在周四对阵活塞的比赛中复出

直播吧 浏览 8440

德外长访华或调整"中国战略" 曾将台湾乌克兰并提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5043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沪ICP备20017958号-1